农大新风
-
官方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西农廉洁之范】(12)李振声:廉洁之香漫麦田
-
【西农廉洁之范】(12)李振声:廉洁之香漫麦田
作者: 查看次数: 来源: 日期:2024-09-29
李振声,山东淄博人,1931年生,中共党员,遗传学家。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1956年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北京来到陕西杨陵,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即后来的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陕西省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前身,我校合并组建中的两所科教单位)工作,开始了在学校长达31年的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生涯,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4年荣获“共和国勋章”。
坚定执着,在杨陵小镇走上小麦远缘杂交之路
1956年,25岁的李振声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来到杨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在科学上的大胆创新——利用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进行远缘杂交。
“如果能把长穗偃麦草的基因转移到小麦里,那选育出来的小麦不就可以既高产又稳产吗?”这一大胆设想让李振声为之付出了20年的心血与汗水。20年寒来暑往,20年默默无闻,20年兢兢业业,20年孜孜以求,李振声人生最宝贵的20年青春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里度过,克服了小麦远缘杂交的一道又一道难关。
李振声带领课题组成员,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
他的执著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推广3亿亩的纪录。
淡泊名利,在金黄麦田根植清正廉洁之种
李振声生活俭朴节约。他常说,工作和生活要像山东人吃大饼卷葱一样,要边吃饼边把葱往下拉,要节约葱。地方政府因“小偃6号”要给他资金奖励,他一分没要。当时他的课题组只有一辆自行车,步行至15里路外的试验基地很辛苦。组员建议用这笔钱买几辆自行车改善办公条件,可他却说:“我们的成果是在没这笔钱的时候做出来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条件挺好啊!要钱干啥?”
李振声为人谦虚随和,他多次强调,“荣誉首先应该归功于集体,没有集体的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荣誉。”2017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次提出:“很多工作我一个人是完不成的,我希望你的报道多写团队,不要突出个人。”
他淡泊名利。李振声的女儿李滨说“父亲不关注吃也不关注穿,只关注他的科研、他的项目。”1983年,陕西省政府曾酝酿让李振声担任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一职。但一心沉醉于科学世界里的李振声明确表态:“我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更为合适。”在主持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工作期间,李振声每个星期有3天继续待在杨凌西北植物研究所从事他的科研工作,来回很少坐专车,常常乘火车往返杨凌与西安之间。2006年,李振声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用于科学研究和学生资助。2017年,李振声团队获得一项省级奖励,他也以“把奖金给更需要的科研人员,鼓励他们多出成绩”拒绝了组织方的奖金。
在生物学领域,农业科学是中国科学家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学科。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荣获国内重大科学奖项的李振声却始终低调:“我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在小麦育种这个领域起到了一个引导、带头的作用。”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