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新风

官方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西农廉洁之范】(7)朱显谟:不慕优渥  只为河清

【西农廉洁之范】(7)朱显谟:不慕优渥  只为河清

作者: 查看次数:   来源: 日期:2024-09-29

朱显谟(1915—2017),上海崇明人,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第一副所长等。提出华南红壤主要是古土壤和红色风化壳的残留以及红色冲积物的堆积而不是现代生物地带性土壤的观点。是整治黄土高原国土和根治黄河水患“28字方略”及维护加强以土壤水库为本的“三库协防”的提出者。著有《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黄土高原土壤与农业》等。

微信图片_20240929150855.jpg

扎根黄土,不慕优渥,“黄河清”的追梦人

出生于上海崇明的朱显谟,少年时深感“农业劳作异常辛苦,方法古老,收获有限”,萌生了“做一名科学农民”的想法,并以此为座右铭写在全班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20世纪50年代初期,朱显谟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根治黄河水患和开发黄河水利的伟大号召,毅然告别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来到位于西北小镇陕西杨陵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1995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此后60余年,朱显谟扎根黄土高原,潜心土壤学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朱显谟先后实地考察了黄土高原沟沟坎坎20多次,三次跨越昆仑,两度入新疆,总结提出“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为整治黄土高原和根治黄河提供了理论依据,助推陕西省绿色版图向北推移了400公里。黄土高原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的伟大奇迹。

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冰壸秋月“大先生”

朱显谟生活中不追求物质享受,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推动祖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上,他晚年身体不好,但重要的科研基础工作仍然坚持亲力亲为,不假手他人。

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关心人民疾苦,经常利用自己所学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投身到地方病水土病因研究第一线,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硒、硫化肥可通过作物进入人体以防病变,为我国地方病与环境生源要素循环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929150906.jpg

1981年,年近古稀时朱显谟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幸运、欣慰和任重道远”,真诚表示“要为党、为人民、为国家、为科学事业献出余生”。

朱显谟一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尊重科学、勇于创新。他将自己在中国科学历史上的责任和自己的科学生命融为一体。他心系国家,以保水保土、“治黄”为己任,扎根黄土高原,为再造一个山川秀丽的大西北,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黄河中游泥沙治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料来源:陕西日报 杨凌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

Copyright@ 20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 版权所有

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邮编:712100